从龟山汉墓的千年砖石到红旗渠的奔腾清流,从延安窑洞的红色记忆到婺源篁岭的振兴画卷,从吴承恩的西游世界到大雁塔的气韵风华……近年来,徐州医科大学留学生以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用心灵感悟东方智慧,在沉浸式研学中解锁读懂中国的“金钥匙”,更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向世界讲述着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
深耕徐州沃土,筑牢文化根基
学校精心构筑起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实践躬行三维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引导留学生将知华友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第二故乡”徐州的学习生活中逐渐了解中国。
思想铸魂。学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留学生教育,党员教师和留学生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双语系列微视频分享学习心得。孟加拉国留学生学习习近平主席给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的复信精神,结合沁和她的“中国妈妈”——徐州医科大学校友盛睿方的故事,阐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
文化浸润。学校在市云龙区文化馆建立留学生国情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书法、剪纸、传统文化、非遗体验等活动。留学生走进徐州博物馆、龟山汉墓和汉文化景区等感受扑面而来的两汉雄风。举办国际文化节,为30余国留学生搭建文化交流互鉴的展台,让留学生在展示本国文化的同时与中国学子深度交流,感知中华文明多元包容的魅力。
实践躬行。留学生走出校园,深度感受城市的蓬勃脉动。在徐州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度,在淮海金融服务中心感受“基建狂魔”的过硬实力,在徐工集团体验中国智造带来的震撼冲击,在潘安湖和马庄村目睹新发展理念带动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行走万里山河,读懂立体中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以留学生“医览中国”品牌研学活动为核心,精心设计路线,带领留学生深入中国肌理。
感悟红色基因。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地、林州红旗渠等地研学,留学生通过实物、实景、实事,深入体会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以及红旗渠“人工天河”的创业史诗,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埃及留学生张馨动情表示,深刻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的内涵,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触摸历史脉搏。在江苏,留学生沉浸于南京博物院的浩瀚历史,穿越在夫子庙秦淮河盼,泛舟在烟波渺渺的大运河之上;在陕西,留学生震撼于兵马俑的恢弘,陶醉于于大唐不夜城的盛景,徜徉在西安城墙的古老记忆;在河南,清明上河园的北宋繁华、少林功夫的刚柔并济、洛阳应天门重现的盛世气象,让留学生叹服于中华文明的博大与人民的伟力。
见证振兴之路。江西婺源篁岭的“晒秋”景观与文旅经济共生,安徽宏村水墨般的古村落流淌着活态传承的智慧。留学生亲眼目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的生动实践,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与温度,纷纷赞叹篁岭是“大地雕刻的杰作”。作为医学生,印度留学生雅各布则从宏村的水系布局联想到“人体血管的精妙”。
化身文化使者,传播中国声音
读懂是热爱,传播是使命。留学生不断了解中国,更加爱上中国,积极成为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多元舞台上的主动表达。来自日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赞比亚、加纳等国的留学生用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和短视频等形式记录了大量研学感悟,分享给亲朋好友。在多期“JoysinXuzhou”外国人在徐文化交流活动上,留学生带来多种歌曲舞蹈等节目传递情谊、交流文化;北京冬奥会期间留学生共唱《一起向未来》,用歌声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学校国际文化节上,30余个国家的展台组成小型“世博会”,上千本盖章“护照”见证着中外学子心与心的贴近。
文化传播者的真情讲述。埃及留学生张馨被聘为“徐州文旅推荐官”,她用“从尼罗河到云龙湖,共绘丝路新篇章”的动人宣言,向世界推介第二故乡。她的故事,连同纳米比亚留学生怡然立志“将中国医术带回家乡”、孟加拉国留学生立志成为“中孟友谊使者”的事迹,被现代快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成果丰硕的创作实践。留学生“医览中国”品牌研学活动产出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和短视频等成果先后荣获“中国故事大赛”一等奖4项,“悦读江苏”、“读懂中国 感知江苏”留学生文学创作二等奖2项、摄影和短视频作品三等奖3项等。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还授予学校“熊猫杯”外国留学生感知中国大赛优秀组织奖,彰显了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深度。
徐州医科大学留学生在行走中阅读中国这部“巨著”,在实践中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生动“注脚”。他们的足迹与声音,汇成一曲曲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知相亲的动人乐章,为“留学中国”品牌增添了闪耀的徐医光彩。
(一审:王俊 二审:段伟 三审:张卓琦)